安柏 -- 喀加瓦王國的舊都.

安柏(Amber)是以大地女神 Amba Mata 命名.公元12世紀到17世紀為喀加瓦王國的首都.
安柏堡則始建於1592年,採用紅砂岩與白色大理石建造,建築風格則融合了蒙兀兒及印度教風格.城堡內由許多不同時期所蓋的建築物組合而成,所在位置地勢險要,下方有一條護城河,周圍環繞著蜿蜒的高牆.據信這是目前印度境內最大的一座城堡. 

下了搖晃的大象計程車後,終於來到了琥珀般的安柏堡.說是用白大理石與紅砂岩所建的城堡,但怎麼看都看不出白大理石的模樣,明明整個建物都是黃色的啊,仔細細看大理石也是呈現黃色的,莫非數百年前這裡空氣中就含有大量的硫化物,污染了潔白的大理石,亦或是因為經年累月的受到這裡黃砂摧殘的影響,還是為了符合琥珀堡這個名稱而刻意造成的.不深究這點,安柏堡真的是建築藝術的極至表現,無論是建築格式,繪畫雕飾還是採光空調都象徵了喀加瓦王國的高深智慧與精湛文化. 

進入安柏堡,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廣場,此處原為一蒙兀兒式花園,但很遺憾的已遭剷平鋪上石板,廣場一角也是乘大象的下車處.從廣場的右邊前方的樓梯上去,便進入了正式參觀安柏堡的地方. 

爬上階梯後首先是看到一個紅砂岩廊柱的議事廳,此為國王與官員商議朝政的所在.議事廳是採紅砂岩,白大理石與白灰石混合建造,充分的展現了不同材質的特色與印度教的風格.雖在艷陽底下但議事廳中還是很涼爽,山谷中的風吹進開放式的建築,厚重的岩石屋頂隔絕的炙熱陽光.在古時候屋頂上還有鉤子可以吊掛布扇,由僕役拉動搧風. 

議事廳對面則是由白大理石所建的勝利門,勝利門也是後宮與外廷的分界,勝利門建築像是仿效蒙兀兒式,但牆面卻不像回教一般簡單樸素,而是畫滿了鮮豔的花草與神祇的印度式風格.上層採縷空的格子窗設計,如此是為了讓後宮嬪妃能從裡面看到外面,.亦由此歡送國王出征與迎接凱旋,勝利門之名也由此而來.
 


外廣場至議事廳之門


廊柱


議事廳


議事廳石柱


勝利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