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K124 (仿火棉膠濕版攝影法)  

黑白挑戰與教學之補充

 

最近一個多月,看到很多黑白照片. 很多拍得很棒,也有些則是平平淡淡,而這平淡的原因,或許也就是黑白與彩色攝影的差異所造成的.

在研習班的課堂上,相信大家聽完課後依然不瞭解,這堂課究竟教了什麼,我想這也是必然的. 大家或許認為黑白照的課程,應該是教大家如何使用後製軟體,將彩色照片轉換成黑白,因為有安排了其他老師教授後製課程,故沒有多著墨於後至編修這點. 其實彩色轉黑白,說簡單也很簡單,說複雜也相當複雜. 不過,這都只要多實際去操作體驗,而很多轉換方法在網路上都有,可以照著去試試. 但攝影最講求的並不是如何秀出被攝體的形影,而是映出拍攝者與被攝體之間的關係. 所以有了後製技術,還要有前製的攝影眼與感情,才能將照片拍好.

我一直認為黑白攝影與彩色攝影並無多大的差異. 鏡頭的運用,並不因為是黑白而有所改變,廣角鏡還是誇大而有戲劇感,望遠鏡還是有著壓縮與放大的效果. 光圈快門依舊是按照拍攝環境與心境所主導,也不會有任何使用上的差別. 故我才會在課堂上說,黑白與彩色的差異,真的只有色相而已. 雖然,黑白與彩色差異不大,但卻有幾個小變異是黑白攝影必須掌握的.

在研習班教材內,提到幾個大項目,去瞭解黑白與彩色攝影的差異,在下面稍作補充一下當初安排的想法,以後找時間再來改寫更詳盡的講義.

色彩學 / 濾鏡與後製 / 調性 / 對比

色彩學對攝影影響很大,黑白攝影自然也包括在內. 大家對色彩並不陌生,但對色彩學卻是陌生的. 或許大家都曾聽過了很多老師講述,但據我知道,目前講得對(好)的好像沒有. 不過,這應該是因為台灣並沒有色彩這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(有也是是一些狹義的配色教學),也可能是沒有攝影教師是這方面出身的關係. 本來是想要多提一些基礎色彩學,但寫下去後才發現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,根本不夠講. 於是,著手刪除了很多. 而刪了越多,對初學者而言越是困難,因為越少的資訊越容易混淆思緒.

若說撇除色彩學不說,那直接說拍黑白吧,這樣第一個差異點我們就錯過了. 關於這點,在將色環圖轉換成黑白時,即可發現原本的色相已無從區分,不同的色相卻變成一樣的灰階. 所以,基礎色彩學還是要了解一下較好.

濾鏡在傳統黑白底片時代是非常重要的前製工具,而今天不論是利用相機本身所附之功能,或採後製方式,也都相當便捷地取代了實體濾鏡. 故只要能夠熟知光的成色原理,就能將這部分理解貫通,並實際運用了.

調性應該也是很容易瞭解的東西(可能也不是).只是請記住一點,在黑白攝影中,請忘記某些老師所說的”注意高光警示”. 常常有人會指著一張照片的某個小地方說,這裏過曝了,但這張照片到底是表達什麼或拍什麼,在他眼中都沒有一個白點重要. 這就或許是太強求攝影技術,而卻忘了攝影藝術. 我自己在講解一些照片時,也曾提到根據視覺心理學,顏色越淺則越容易吸引目光,所以一片死白會讓照片失焦. 但是你能利用導引手法,將這光點變成一個媒介或指示,來觸發你整張照片的意境,這也是拍照的一種技術或稱一種藝術的表現. 所以千萬不要跟我說細節怎麼辦,有捨才有得,端看你要表現是什麼,不然,HDR一定可以做你攝影路上的終身好伴侶.

忘了高光(低光)警示才會有High-key或Low-key的影像,也才有更多元的表現手法,而非只有偽造的寫實照(我並沒有反對這手法,只是不喜歡太過罷了).

說到虛偽的寫實照,就必須扯一下HDR了. 或許我們都很愛看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美景,HDR輕易地幫我們做到了. 大逆光下,有藍天有綠地,還有清楚鮮艷的主體,這的確很吸睛,不過,卻也因為口味重而容易讓人感覺麻木. 風景寫實照要美,要美在大部分人心能達到的地方(即比現實要好看一些,但不能無限上綱的美化),若超越人心了,那就只剩下奇淫巧計而不美了.

綜合了前面幾項要點,而就能完成最重要的一項 – 對比.

這裏只要記住對比決定了黑白影像的一切,對比可以營造出各種影像情境. 善加利用高色調範圍與高色調對比,就能呈現出更有張力的黑白影像了.

要拍好黑白攝影其實很簡單,只要開始去拍,開始觀察,開始思考,持續地拍.

礦山懷舊

礦山懷舊  

 

CK101の迫力

CK101の迫力  

 

永恆的珍珠

永恆的珍珠  

 

嶺腳瀑布

嶺腳瀑布  

 

迷濛

迷濛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