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淡水鄞山寺,小巧精緻的古寺,非常難得地還保持著180年前的原貌,形制完整,內容豐富.

古剎重光
鄞山寺建於道光二年(1822),至今已逾一百八十餘年.目前為二級古蹟也是全省唯一保存完整的定光佛寺,也是台灣碩果僅存的前清會館之一.其無論在台灣開拓史,或建築藝術價值上,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,可惜去一直很少受人們的重視. 


斗座插角
鄞山寺規模不大,然而形制完整,是典型的清朝台灣中型寺廟.
道光二十三曾整修正殿,之後於1858年,1914年也做過修繕,但大抵保有原建之貌,極為珍貴.民國七十八年經公告為二級古蹟,1991年廟方再予以整修,五月六日開工,歷時三年完成今貌.
 


坐鎮海門
清中葉以後,有感於台北閩西汀州八縣客籍移民漸多,必須在渡台登岸處之滬尾港,建廟奉祀汀州鄉梓神以凝聚鄉親,並為人單勢弱之汀州後進安排落腳之處,以盡同鄉互助之情誼.於是在滬尾街經商之羅可斌,羅可榮弟兄捐出土地,以張鳴岡為發起人,向台北汀眾募款,於1823年動工,翌年落成,由原鄉汀州武平縣嚴前迎來的八縣總鎮守「定光古佛」來淡水享人間煙火,庇護汀眾,定名--鄞山寺,並在寺旁建兩廂房做為汀眾會館. 


彎光門
鄞山寺的配置不但反映了永定建築之特色,寺坐東朝西,背後是大屯山,有如交椅,前面朝向淡水河口,形勢雄偉壯觀,可謂淡水之佳地,故傳說為屬於風水上之「蛤蟆穴」.也許為了符合這種說法,寺後左右空地鑿有兩口井,被視為蛤蟆眼,而寺前半月池為蛤蟆口,所謂後山為屏,前水為鏡.

鄞山寺為兩殿兩廊兩護龍式建築,前殿開三門,符合主神定光古佛的神格(依傳統,帝后級神祇可開五門,將相士大夫級可開三門)前殿又當成拜殿看待,因此信徒入廟時,初拜的位置應在前殿,隔著中庭望正殿光線明暗對比強烈,亦使正殿顯得更深邃,更神秘.

寺中的棟樑,屋架,結構簡明大方,而棟架間的裝飾雕工精巧,取材特別,如定光佛除蛟患的斗座,鰲魚身形,飛鳳姿態的插角…等,另外殿前的龍柱石雕,山牆泥塑和屋頂上的剪黏裝飾,各個生動別緻,樣式多變,處處可見當年匠師的巧思.
 


龍虎堵
根據典籍記載,定光佛是中國南方客家人的祭祀圈才有的重要信仰,事實上,台灣目前也僅有兩座寺廟供奉定光古佛,一是淡水的鄞山寺,另一個是位於彰化年代更早的定光庵.根據汀州府志曾記載,定光古佛生於唐末宋初泉州同安人,俗家姓鄭名自嚴,十一歲了通佛法,十七歲到汀州傳法時為當地除蛟患,收猛虎,巨蟒,在他逝世多年後,汀州城遭賊寇圍攻,相傳他顯靈退敵,於是朝廷賜匾,將庵寺命名為「定光院」,他被尊為定光佛,成為閩西汀州人的守護神.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