卯澳,又一個繁華褪去的小魚村.

老屋與花
卯澳漁港位於台北縣貢寮鄉的海岸邊,是一個北面迎向太平洋的天然岬灣,因有自北方的「親潮」和來自赤道的「黑潮」交會處,浮游生物豐富,魚群的數量和種類都相當可觀.


荒蕪
卯澳的漁業曾經相當興盛.日治時期,共有285漁戶,漁船64艘,年漁獲量34萬斤,僅次於澳底漁港的規模.但與其他漁村一樣,卯澳也在漁撈產業沒落之後,青壯年人口就大量外移謀生,1979年北部濱海公路通車,更加速了人口的流失,目前卯澳全村約有300人,而絕大多數是老人與小孩. 


人字砌石牆
在卯澳尚保留了東北角獨特的人文景觀──石頭屋.
現在大約還保有30多幢的石頭屋散落於漁村中,但多半已呈廢棄狀態,而其中以位在村落中央面海的一幢樓房最為完整.
 


石屋
卯澳的石頭屋,起源於早年「平埔族」的「凱達格蘭人」,他們利用溪流從山上沖積下來的石塊,蓋成堅固的住所.而早期漢人移民們改以海岸邊的砂岩為基本建材堆疊建屋,再用紅土,石灰和糯米混合而成的三合土以及混合貝殼來填補石頭間隙,房子的屋架則用的是後山的竹材所搭建,屋頂早期以茅草鋪成,密實的堆疊經常高達二、三台尺,一直到日治時期,才開始被瓦片所取代,據說這種石頭屋具備冬暖夏涼的優點,不怕大風大雨,極適合東北角的天候.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olo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